“十九大”對于“美好生活”的定調,將商業的轉型創新提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傳統的商業評價體系已經無法適應消費市場的變革。為此,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研究會與RET睿意德近日聯合發布了《2018中國新商業城市研究報告》,從商業創新表現、商業基礎設施、新消費人群、商業創新資源等全新維度提出了新商業城市評價體系,并發布了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新商業城市十強。其中,一二線城市十強是: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重慶、廣州、蘇州、武漢、南京;三四線城市十強是:蕪湖、揚州、珠海、呼和浩特、海口、鹽城、湖州、桂林、洛陽、衢州。
報告旨在鼓勵地方政府以美好生活為目標,打造全新標準的營商環境,推動商業轉型與創新,同時也為商業地產商與商業經營者提供投資指引。報告還以行業內備受關注的三大標志性商業品牌“盒馬鮮生”、“亞朵酒店”和“星巴克咖啡”的選址布局構建了“盒馬指數”、“亞朵指數”和“星巴克指數”三大指數。其中“盒馬指數”代表城市的商業創新度,“亞朵指數”代表城市的商業時尚度和文化氛圍,“星巴克指數”代表城市商務的活躍度。評價指標涵蓋了體現城市商業創新現狀的商業創新指數、商業基礎設施指數,以及是否擁有充足的文化、技術創新資源、新消費人群及城市的包容性這些決定了城市新商業發展潛力的指數。研究小組選取了240組、上萬個數據,抽象出51個數據標簽,通過新商業城市指標體系,對75個城市的商業創新現狀及潛力進行了評價。
線性城市的非線性發展已成常態
報告認為,在傳統的城市分級體系下,對城市的評價囿于人口、GDP等統計數據,呈現出以宏觀數據為主導的僵化狀態。此次新商業城市的評價體系,考量城市的維度將會更加多元,并著重關注影響城市未來發展潛力的創新能力指標。城市排名相比傳統數據,最終呈現出了非線性的分布規律,揭示著更多潛力城市后續彎道超車的機會。
京滬依然領跑新商業,引領城市從更廣的維度提升魅力
報告顯示,北京實力潛力兼具,三項指標位列全國榜首,全面績優;上海各項指標均衡發展,在商業基礎設施指數上位列第一。
報告認為,北京、上海不僅是盒馬鮮生、京東7Fresh等生鮮新零售品牌的首進市場,也是巨頭復制“超市+餐飲”模式及線下“跑馬圈地”的主戰場。在2017年的生猛擴張中,京滬門店增長速率達到280%。京滬盒馬鮮生門店占全國的51.9%,較廣深具有先發優勢。
京滬在高知人才儲備上具有顯著優勢,為實體商業數字化、商業模式革新提供了充足的智力資源。京滬在反映城市商務活躍度的星巴克指數上遙遙領先,兩地的門店數占全國的28.6%,咖啡文化繁榮的背后是數量龐大的白領群體。
新一線城市商業基礎設施發達,具有承接新商業孵化成果的優勢
新一線城市在商業創新指數上與一線城市有較大差距,但隨著新品牌商業模式的成熟,試水階段結束后即會迎來大規模的擴張。報告預測,新一線城市商業基礎設施發達,消費理念相對開放,勢必成為品牌下沉的首選城市。成熟開發商在新一線城市已具有較高的品牌影響力和完善的物業儲備,可以為新品牌“保駕護航”,節約其品牌渠道拓展及獲客成本。
二線城市商業創新出現分層,對新消費人群的爭奪激烈
二線城市在商業創新指數上分層,福州(樓盤)表現突出。福州坐擁永輝超級物種、新華都海物會、泰禾大有碼頭等本土新零售品牌資源,成為二線城市中最具新零售特征的城市,彰顯了創新龍頭企業對城市商業的帶動作用。
報告認為,二線城市在進行人才大戰的同時,其實也是在爭奪接受新鮮事物、擁抱新科技的新一代消費者。在新消費人群指數上,分數靠前的二線城市均呈現出年輕人群多,但高知人才少、價值觀多元化程度低的結構特點,其中金華(樓盤)、貴陽尤為凸顯。
互聯網拉平了消費者的認知,三四線城市商業創新有機會
報告指出,三四線城市在商業創新、新商業資源及商業基礎設施指數上均與二線城市有一定差距,但新消費人群指數逼近甚至超過二線城市均值,反映出待填補的新商業消費需求空間。雖然三四線城市購物中心和時尚品牌的發展水平相對一二線城市滯后,但互聯網帶來的信息扁平化,已快速壓縮了新鮮事物在各梯隊城市之間接受程度的時間差,消費者對新商業的出現充滿了期待。
新商業品牌在向三四線城市下沉時,因少有可以匹敵的競爭者,項目可以較為容易地獲得城市核心的優質物業和客群,成為同品類商業中的佼佼者。亞朵酒店通過“圖書+屬地攝影”營造獨特的文化氛圍,提供貼心的迎客送客茶、夜宵等服務,對三四線城市的酒店品質進行了升級,在眾多同質化連鎖酒店中脫穎而出,受到消費者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