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手術機器人因其“準確性安全性提高、減少手術創傷、恢復快”等優勢獲得了很好的口碑,逐漸被大眾熟知。在傳統手術中,醫生和病人都會受到不同的煎熬,醫生需要長時間手持手術工具并保持高度緊張狀態,而由于人工操作精度不高,病人會在手術中遭受額外的創傷。而手術機器人的出現,可以極大的緩解這兩個問題。目前手術機器人占據了醫療機器人的60%以上的市場份額。預計2020年全球醫療機器人營收規模將達124億美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達芬奇機器人是目前最先進的機器人手術輔助系統之一,為微創外科技術的較高階段。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操縱系統可以對醫生手術時的手術動作等比例調整,重現人手的動作,視頻系統能夠實現手術中實時信息的整合顯示,同時可切換視頻場景,是外科微創手術當之無愧的網紅。
醫療機器人為什么能夠得到迅速發展?總的來說,手術機器人有三大優點。一是手術效果明顯改善,手術準確性安全性得以提高,減少了術后的并發癥和創傷,同時提高了手術效果,恢復快功能損傷小。二是適當擴大了手術患者的適用范圍,可以進行高難度微創手術,并且可以逐步適用到高齡及嬰幼兒患者。三是提高了醫院效率和知名度,顯著減少住院時間,提高病床周轉。
目前國內醫用機器人相關的公司不到40家,由于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國內僅有28家代表性企業,主要包括新松機器人、楚天科技和天智航等。醫療機器人的研發周期通常很長,產業發展的難題歸根結底就是產學研的難題。如何破解我國醫療機器人產業發展困局,未來我國醫療機器人走向何方呢?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石鎮山認為,要通過智能制造的實施做強做大醫療機器人行業。未來,國內醫院、企業應加強研發布局應用,具體要做到加強共性技術研發,加強行業基礎共性工程技術和重點設備核心部件、控制系統及軟件的研究,提升安全性、可靠性和工程技術的服務能力,同時在設計智能化、制造智能化、服務智能化上錘煉功夫。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醫療機器人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