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2017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中醫藥發展的相關政策,尤其是《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出臺,開辦中醫診所由許可管理改為備案管理,執業時長要求由5年降低至3年,對于一些祖傳秘方、偏方靈方的保護也有幫助,中醫類診所數量激增。2012年中醫類診所數量僅34707家。2017年末,全國中醫類診所47214家,比上年增加3886家。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大數據庫
中醫診所競爭格局分析
目前我國中醫診所行業格局分散,還未成規模,呈現“小、亂、散”的狀態,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國內規模較大的中醫診所連鎖集團包括固生堂、和順堂等。
從連鎖店數量來看,北京固生堂開辦了33家中醫門店,覆蓋北京、廣東、重慶等13家城市。和順堂已擁有60余家精品藥房和56連鎖門店,云南圣愛擁有37家中醫館,其余品牌門店連鎖數量較少,中醫診所將迎來3~5年的高速發展期,規模大小在未來競爭中起著重要作用。
北京同仁堂和養和醫藥等藥企,由零售藥店向中醫館轉型,成立了同仁堂中醫醫院、零售藥店坐堂醫診所、社區中醫門診等,形成“藥店+坐堂醫”模式,其主營業務還是藥品生產銷售,與中醫館經營側重點不同,但因藥企規模品牌較大,形成一定競爭力。
從醫生數量和門診量來看,固生堂共有超過1500名專家醫生,2017年門診量超過130萬人次。和順堂擁有名醫團隊260余人,每天平均接診1500人次。云南圣愛擁有醫生800人,年門診量達到200萬人。固生堂擁有醫生數量優勢,而中醫診所行業競爭的核心就是人才,對專家人才的把控是一家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
從主營項目來看,各家醫療機構都擁有中醫基礎科室,包括內科、外科、兒科、婦科等,業務相對集中,但也有機構擁有自己的特色科室,例如泰坤堂的婦科專科,君和堂的專科專病等。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