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最新供應鏈金融政策解讀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發布日期:2018-11-13 17:33
分享:

中商情報網訊:近年來,隨著賒銷貿易在國際及國內的盛行,處于供應鏈上游的企業普遍面臨資金短缺的壓力及賬期延長的困境。與此同時,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單一企業間的競爭正在向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轉化,同一供應鏈內部各方相互依存程度加深。在此背景下,旨在增強供應鏈生存能力,提高供應鏈資金運作效率,降低供應鏈整體管理成本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得到了迅速發展。

供應鏈金融是近年供應鏈管理和金融理論發展的新方向,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降低融資成本、減少供應鏈風險等的一個有效手段。

供應鏈金融的定義:以核心客戶為依托,以真實貿易背景為前提,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方式,通過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第三方監管等專業手段封閉資金流或控制物權,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的綜合性金融產品和服務。

供應鏈市場的規模近年來備受關注。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凈額,從2005年的3萬億,增加到2016年的12.6萬億,增長了4.2倍,但2016年我國商業保理業務量卻僅有5000億元,說明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據數據統計,我國供應鏈金融的市場規模將會保持平穩增長。從2017年到2020年的增速在4.5%至5%左右。到2020年,我國供應鏈金融的產值將會達到約15萬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近兩年來,與供應鏈金融相關的政策接連出臺。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6年2月,人民銀行等八部委印發《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應收賬款融資。

2017年3月,央行等五部門共同發布《關于金融支持制造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鼓勵金融機構依托制造業產業鏈核心企業,積極開展倉單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票據貼現、保理、國際國內信用證等各種形式的產業鏈金融業務。

2017年5月,《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2017-2019年)》發布,該《方案》指出,應收賬款是小微企業重要的流動資產。發展應收賬款融資,對于有效盤活企業存量資產,提高小微企業融資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2017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鼓勵商業銀行、供應鏈核心企業等建立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為供應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資渠道。

2018年4月,商務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文件要求,落實國務院關于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決策部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完善產業供應鏈體系,高效整合各類資源和要素,提高企業、產業和區域間的協同發展能力,適應引領消費升級,激發實體經濟活力,在現代供應鏈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助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文件中特別指出,要推動供應鏈核心企業與商業銀行、相關企業等開展合作,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發揮上海票據交易所、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和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等金融基礎設施作用。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基礎上,積極穩妥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為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提供安全通道,為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提供成本相對較低、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務。

2018年10月,中央財政部發布《關于下達2018年度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預算的通知》,下撥2018年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100億元,比2017年增加23億元,增長29.85%。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遵循惠民生、保基本、有重點、可持續的原則,以市場化運作為基礎,綜合運用業務獎勵、費用補貼、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金融機構以及社會資金支持普惠金融發展,彌補市場失靈。

在政策鼓勵之下,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參與到供應鏈金融市場的競爭之中。銀行、電商平臺、P2P網貸平臺、軟件服務商、第三方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等,都是目前供應鏈金融市場的參與主體。

更多材料及分析均來自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供應鏈金融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editor@askci.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商情報網
掃一掃,與您一起
發現數據的價值
中商產業研究院
掃一掃,每天閱讀
免費高價值報告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