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电子游艺官网讯:当前行业呈现技术升级与全球化布局双主线并行态势:一方面,人造石墨凭借性能与性价比优势持续替代天然石墨,渗透率突破92%;另一方面,硅基负极(尤其CVD路线)因能量密度跃升潜力成为技术突破核心,2025年进入规模化应用元年。面对原料成本波动与产能结构性过剩,头部企业通过一体化产能、海外基地建设及绑定大客户强化抗风险能力,而技术迭代(如固态电池适配材料、复合集流体)正重塑竞争格局。未来增长动能来自动力电池高端化、储能需求放量及钠电池等新兴场景,技术壁垒、降本效率与出海速度将成为企业分化的关键变量。
2025年中国负极材料企业发展潜力排名
排名 | 企业简称 | 潜力分析 |
1 | 贝特瑞 | 全球负极材料龙头,人造石墨与硅基负极技术双领先,CVD硅碳负极产能布局加速,受益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需求,海外市场扩张迅速 |
2 | 杉杉股份 | 人造石墨负极全球市占率第一(21%),成本控制与一体化产能优势突出,海外基地建设强化供应链韧性,硅基负极研发稳步推进 |
3 | 璞泰来 | 负极材料与设备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CVD硅碳负极技术领先,绑定宁德时代等头部客户,石墨化自给率提升推动毛利改善 |
4 | 尚太科技 | 负极材料全工序一体化生产商,2024H1出货量跃居行业第四,成本传导能力强,新增产能聚焦高压实密度产品,工业级量产能力突出 |
5 | 中科星城 | 人造石墨与新型负极技术并重,硅碳复合材料量产进度领先,海外市场加速拓展,研发投入占比居行业前列 |
6 | 凯金新能源 | 动力电池负极核心供应商,产品覆盖动力/储能/消费领域,产能利用率行业领先,技术迭代推动硅氧负极成本下降 |
7 | 翔丰华 | 硅碳负极与石墨烯技术领先,消费电子领域渗透率提升,快充产品适配高端机型需求,毛利率持续优化 |
8 | 中科电气 | 石墨负极稳居第二梯队,阿曼20万吨一体化项目奠基全球化布局,硅基负极百吨级中试线投产,绑定比亚迪等客户 |
9 | 碳一新能源 | 全系负极材料覆盖(天然/人造/硅基/硬碳),集成人造SEI膜技术降低膨胀率,钠电池硬碳负极出货量增速显著 |
10 | 紫宸科技 | 高端人造石墨领域技术壁垒高,快充产品市占率提升,研发投入聚焦高倍率性能,海外专利布局加速 |
11 | 河北坤天 | 人造石墨黑马企业,性价比策略抢占中端市场,产能利用率超90%,成本控制能力突出,二线电池厂客户粘性增强 |
12 | 东岛新能源 | 专注动力电池负极材料,高压实密度产品适配长续航需求,技术迭代推动单位能耗下降,区域供应链整合优势明显 |
13 | 金汇能 | 全工序一体化生产基地投产,低硫焦自给率提升,成本优势显著,储能领域出货量年增50%+,海外认证进度加速 |
14 | 天奈科技 | 单壁碳纳米管龙头,CVD硅碳负极核心辅材供应商,添加比例提升驱动需求爆发,2030年浆料产能规划超30万吨 |
15 | 元力股份 | 多孔碳材料技术领先,硅碳负极降本关键环节,绑定头部负极厂商,设备大型化(100kg级)推动边际成本下降 |
16 | 信德新材 | 包覆剂龙头,适配硅基负极改性需求,PAA材料产能扩张匹配行业增速,技术壁垒保障高毛利 |
17 | 国晟能源 | 固态电池正负极材料全链条布局,铁岭基地2025年投产,异质结光伏协同储能场景,技术前瞻性布局打开增量市场 |
18 | 德泽新能源 | 碳基负极深加工项目试产(石墨/碳纳米管),化学气相沉积工艺降低能耗,供货宁德时代/比亚迪,高端导电剂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
19 | 圣泉集团 | 硬碳负极技术领先,钠电池应用场景突破,生物质原料降本路径明确,绑定头部钠电厂商 |
20 | 德福科技 | 铜箔-负极复合集流体技术突破,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固态电池预锂化技术储备丰富,产线兼容性强 |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
电子游艺官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