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游艺官网讯:AI玩具行业正快速发展,它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玩具,创造了兼具娱乐性、教育性和陪伴性的新产品。在技术持续迭代的背景下,日益多元的消费需求正为AI玩具创造广阔市场空间。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全球及中国智能AI玩具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AI玩具市场规模约为246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AI玩具市场规模将增至290亿元,2030年增至850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AI玩具行业发展前景
1.政策红利与技术赋能形成双重驱动
中国政府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政策,明确支持AI与传统产业融合,为AI玩具提供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的顶层设计。同时,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如广东省出台专项行动方案,设立产业集群、研发补贴和人才激励政策,推动技术快速落地。技术层面,国内AI大模型、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核心技术突破,使玩具具备自然语言交互、个性化学习、情感陪伴等能力,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例如,搭载大模型的编程机器人可动态调整教学难度,智能玩偶能通过多模态交互识别用户情绪,技术赋能直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2.消费升级与场景拓展催生全年龄段需求
中国消费市场正从“功能满足”向“情感共鸣”升级,AI玩具凭借智能化、个性化特征,精准切入儿童教育、银发陪伴、孤独经济等多元场景。在儿童领域,家长对STEM教育、语言学习的重视推动编程机器人、智能早教机需求激增;在银发市场,适老化AI玩具集成健康监测、紧急呼叫等功能,填补养老服务缺口;在Z世代群体中,可定制IP、支持AIGC内容生成的潮玩产品成为社交新宠。此外,下沉市场潜力释放,中西部地区消费增速超29%,叠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全年龄段、全地域需求为行业提供广阔增量空间。
3.产业链协同与生态构建强化竞争优势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玩具产业链,从原材料供应、模具开发到生产制造,具备规模化、低成本优势。AI技术渗透进一步优化产业链效率:一方面,AI驱动的柔性生产系统实现小批量、定制化生产,降低库存成本;另一方面,跨界融合催生“硬件+内容+服务”新生态,如奥飞娱乐通过“科技+IP”模式,将热门动画角色植入智能玩具,配套开发课程、赛事等增值服务,提升用户粘性。此外,资本与人才加速聚集,头部企业获大额融资,高校开设AI玩具相关专业,形成“技术-产品-市场”闭环。随着5G、物联网基础设施完善,AI玩具与智能家居、在线教育等场景深度联动,生态壁垒持续加固,巩固中国在全球AI玩具市场的领先地位。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全球及中国智能AI玩具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