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行動》等相關文件出臺 15個專項行動推進實現健康中國目標(附政策全文)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發布日期:2019-07-16 10:48
分享:

附:


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

國發〔2019〕1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黨中央、國務院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了健康中國建設的目標和任務。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強調堅持預防為主,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為加快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動員全社會落實預防為主方針,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行動背景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國居民生產生活方式和疾病譜不斷發生變化。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8%,導致的疾病負擔占疾病總負擔的70%以上。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偏低,吸煙、過量飲酒、缺乏鍛煉、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較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問題日益突出。肝炎、結核病、艾滋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精神衛生、職業健康、地方病等方面問題不容忽視。

為堅持預防為主,把預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有效應對當前突出健康問題,必須關口前移,采取有效干預措施,細化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對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建設健康環境等部署,聚焦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影響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突出問題,實施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的中長期行動,健全全社會落實預防為主的制度體系,持之以恒加以推進,努力使群眾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質量。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改革創新,貫徹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強化政府、社會、個人責任,加快推動衛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務方式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普及健康知識,引導群眾建立正確健康觀,加強早期干預,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延長健康壽命,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設健康中國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普及知識、提升素養。把提升健康素養作為增進全民健康的前提,根據不同人群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健康教育與促進,讓健康知識、行為和技能成為全民普遍具備的素質和能力,實現健康素養人人有。

自主自律、健康生活。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激發居民熱愛健康、追求健康的熱情,養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點的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科學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實現健康生活少生病。

早期干預、完善服務。對主要健康問題及影響因素盡早采取有效干預措施,完善防治策略,推動健康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一體化服務,加強醫療保障政策與健康服務的銜接,實現早診早治早康復。

全民參與、共建共享。強化跨部門協作,鼓勵和引導單位、社區(村)、家庭和個人行動起來,形成政府積極主導、社會廣泛動員、人人盡責盡力的良好局面,實現健康中國行動齊參與。

(三)總體目標。

到2022年,健康促進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養水平穩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廣,重大慢性病發病率上升趨勢得到遏制,重點傳染病、嚴重精神障礙、地方病、職業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殘和死亡風險逐步降低,重點人群健康狀況顯著改善。

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響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明顯降低,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得到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標水平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實現。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editor@askci.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商情報網
掃一掃,與您一起
發現數據的價值
中商產業研究院
掃一掃,每天閱讀
免費高價值報告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