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重慶統計公報:GDP總量23606億 常住人口增加22.53萬(附圖表)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發布日期:2020-03-19 15:25
分享: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上年增長5.7%。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下降0.7%;民間投資增長3.3%。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4439.30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住宅投資3246.77億元,增長7.8%;辦公樓投資112.85億元,增長7.7%;商業營業用房投資529.48億元,下降6.2%。

全年全市城市棚戶區改造5萬戶,農村危舊房改造3.9萬戶。

全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3233公里。公路路網密度211公里/百平方公里。鐵路營運里程2394公里。軌道交通營運里程328.5公里,日均客運量285.40萬人次。

七、對外經濟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5792.78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其中,出口3712.92億元,增長9.4%;進口2079.86億元,增長13.8%。按美元計算,貨物進出口839.6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出口537.99億美元,增長4.8%;進口301.65億美元,增長9.0%。全市貨物出口前三位國家(地區)是歐盟、美國和德國,分別出口949.01億元、926.57億元和391.0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2%、下降7.1%、增長1.2%。貨物進口前三位國家(地區)為東盟、韓國和臺灣省,分別進口697.21億元、308.41億元和299.0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2.1%、下降0.9%、增長40.8%。

全市新簽訂外資項目223個,比上年下降3.9%。全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3.10億美元,增長0.4%。其中,外商直接投資23.65億美元,下降27.2%。截至年底,累計有293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重慶。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簽訂合同額6.69億美元,比上年下降79.4%;實現工程營業額10.06億美元,下降2.0%。

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經濟建設成效顯著,智能制造、商貿物流、新興金融、醫療健康等產業集群化發展,助推區內外產業轉型升級。2019年,重慶自貿試驗區新增注冊企業(含分支機構)13345戶,注冊資本總額2155.37億元。其中,新增注冊外資企業(含分支機構)156戶,注冊資本3.3億美元。重慶自貿試驗區引進項目980個,簽訂合同(協議)總額2551.42億元,覆蓋大數據、大交通、大健康、總部經濟、文化旅游教育、農業農村、扶貧、環保等領域。截至年底,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大互聯網巨頭先后落戶重慶自貿試驗區。

八、財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34.9億元,比上年下降5.8%。其中稅收收入1541.2億元,下降3.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847.8億元,比上年增長6.8%。

金融機構資產規模6.0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4%。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39483.2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0%。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37953.11億元,增長6.5%。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37105.0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5.1%。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36233.20億元,增長15.3%。

全市共有證券公司總部1家,證券營業部205家,證券分公司42家。境內上市公司54家,總股本805.30億股,股票總市值6277.94億元。全年全市通過境內證券市場累計融資2197.74億元。

全市共有保險法人機構5家,營業性保險分公司56家。保費總收入916.46億元。其中,財產保險收入220.22億元;人壽保險收入506.49億元;健康和意外傷害保險收入189.74億元。全年賠付各類保險金278.99億元。其中,財產保險賠付115.95億元;人壽保險賠付83.09億元;健康和意外傷害保險賠付79.95億元。

九、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20元,比上年增長9.6%。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39元,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33元,增長9.8%。按全體常住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9050元,中等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6455元,中等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4609元,中等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36586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65941元。

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774元,比上年增長7.9%。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5785元,增長6.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112元,增長9.5%。全市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2.1%,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其中城鎮為31.2%,農村為34.9%。

全市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27.72萬人,比上年增長7.3%。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62.68萬人,增長3.8%。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20.63萬人,增長6.2%。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551.44萬人,下降1.4%。工傷保險參保人數661.67萬人,增長14.7%。生育保險參保人數466.95萬人,增長6.2%;享受生育保險待遇29.35萬人次,增長9.1%。失業保險參保人數514.95萬人,增長5.1%。

年末全市共有28.10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7.89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人數8.61萬人,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人數9.87萬人。全年資助164.74萬困難群眾參加醫療保險。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580元/月,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440元/月,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為754元/月,集中供養孤兒補助標準1404元/月,社會散居孤兒補助標準1204元/月。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約為1.95%。截至年底,市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182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市級及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64個,其中國家級中心10個。新型研發機構83個,其中高端研發機構34個。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3141家。全年技術市場簽訂成交合同3822項,成交金額150.3億元。

全年共受理專利申請6.73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01萬件。獲得專利授權4.39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0.70萬件。有效發明專利3.24萬件。

全市共有注冊商標50.22萬件,比上年增長29.8%。馳名商標159件,地理標志256件。

年末全市共有產品檢驗檢測機構653個,其中國家檢測中心17個。現有產品質量、體系認證機構6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7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597萬臺(件)。全年修訂、制定地方標準94項。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學校65所,成人高校4所,中等職業學校180所,普通中學1127所,普通小學2860所,幼兒園5660所,特殊教育學校39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49.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8.46%,初中入學率為99.86%,小學入學率為99.99%,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89.00%。在園幼兒普惠率81.6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00%。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editor@askci.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商情報網
掃一掃,與您一起
發現數據的價值
中商產業研究院
掃一掃,每天閱讀
免費高價值報告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