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公路產業鏈之技術層
智慧公路
1、智慧公路市場潛力大
據統計,2014年智慧公路市場規模僅265億元,2018年市場規模增至488億元。隨著我國公路智能化、信息化的大力建設,公路總里程的不斷增加以及維護、升級改造的不斷實施,預計,未來我國高速公路智能化行業市場規模將不斷增大。預計2020年中國智慧公路市場規模將達641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各地積極建設智慧公路
2018年2月交通部發出了《關于加快推進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和智慧公路試點的通知》,決定在北京、河北、吉林、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廣東省九省份加速智慧公路試點。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地方政府加速推進智慧公路建設。
深圳:首條智慧公路主體部分完工
僑香路是深圳首條智慧道路,主體部分于2019年6月30日順利完工!僑香路,在建設中采用了物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讓交通運行情況可以全息感知,提高道路交通運行效率和安全性。其中,人工智能技術深度運用于交通管理,不僅可進行人車識別,還可根據各個方向的實時交通情況來調整紅綠燈時間,這樣車輛和人的排隊時間都能達到最短,在過街路段實現車多放車、人多放人。
浙江:已開始建設全國首條“超級高速”
同樣是在今年年初,浙江省證實正計劃建設國內首條智能高速公路,預計將于2022年杭州亞運會前完工。據悉,該高速公路為司機、乘客及道路管理方開發出一個協同和完全集成的智能交通系統,并建立有一個完整的道路監管網絡監測和預警系統。
海南:將運用多類技術建設風景道
根據日前出臺的,《海南環島旅游公路及驛站概念規劃》,環島旅游公路的發展定位為“國家海岸一號風景道”。據悉,該道路將基于5G技術、GPS定位、大數據、物聯網等手段,打造自動駕駛、無極充電、智能管理、實時監控等試點的現代化智慧公路。
婺城:“互聯網+”模式下顯成效
近年來,金華市婺城區交通運輸局為適應常態化管理,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用互聯網思維打造交通管理服務創新。目前其智慧公路建設已集視頻全覆蓋、事件自動檢測預警、信號燈自適應、環境氣候指示信息自動發布等功能。
3、智慧公路發展方向
①技術設施數字化
能夠應用三維可測實景技術、高精度地圖等,實現公路設施數字化采集、管理與應用,構建公路設施資產動態管理系統;選取橋梁、隧道、邊坡等,建設基礎設施智能監測傳感網,實現交通基礎設施安全狀態綜合感知、分析及預警功能。
②路運一體化車路協同
基于高速公路路側系統智能化升級和營運車輛路運一體化協同,利用5G或者拓展應用5.8GHz專用短程通信技術,提供極低延時寬帶無線通信,探索路側智能基站系統應用,選取有代表性的高速公路,以及北京冬奧會、雄安新區項目,開展車路信息交互、風險監測及預警、交通流監測分析等。
③北斗高精度定位綜合應用
建設北斗高精度基礎設施,實現北斗信號在示范路段(含隧道)的全覆蓋,在災害頻發路段實施長期可靠的監測與預警;探索開展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高速公路通行費收費應用研究,強化技術儲備。構建基于北斗的高速公路應急救援一體化管理系統,實現車輛人員的迅速定位與救援力量的動態調度和區域協同。
④基于大數據的路網綜合管理
構建基于大數據的高速公路運營與服務智能化管理決策平臺,應用在區域路網綜合信息采集、運營調度、收費、資產運維養護、公眾信息服務、應急指揮。利用無人機等移動手段,提高運行監測和應急反應能力。利用新媒體、公眾信息報告等渠道,實現互動式現場信息采集。開展智能養護、路政和路網事件巡查智能終端示范,融合互聯網數據和行業相關數據開展路網運行監測系統建設。
⑤“互聯網+”路網綜合服務
利用“互聯網+”技術,探索基于車輛特征識別的不停車移動支付技術。開展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服務區停車位和充電設施引導、預約等增值服務。探索開展高速公路動態充電示范,實現新能源汽車動/靜態充電。開展低溫條件下精準氣象感知及預測,以及車路協同安全輔助服務等。
⑥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
建設面向城市公共交通及復雜交通環境的安全輔助駕駛、車路協同等技術應用的封閉測試區和開放測試區,形成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實體原型系統和應用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