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華為手機供應鏈主要包括部分:一是給華為手機供貨的零部件廠商,二是上游的半導體廠商,還有一塊就是材料和設備廠商。
從華為P30和P30pro關鍵組件來看,如屏幕、電池、聲學、攝像頭模組大部分均是國內供應商提供,高端柔性OLED已經由京東方開始替代,并逐步放量,光學鏡頭和模組、電池等方面國內廠商已經全面崛起。華為手機各零部件公司詳細情況下表所示:
資料來源:融匯島、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注: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遺漏與不足,歡迎指正!
從華為核心芯片來看,大部分關鍵芯片均為美國供應商;處理器、基帶、部分射頻器件、部分模擬器件、攝像頭芯片方面,華為海思或者部分國產廠商已經基本實現了自主替代。以華為今年新發售的主力旗艦機型P30拆解來看。價值量最大的麒麟980+基帶SOC已經實現了自產,而價值量其次的內存及存儲尚無法自產。另外,電源管理、射頻收發以及噪聲放大的器件都實現了自產,但傳感器類器件整體自產率比較低。華為消費電子領域核心芯片供應商見下表:
資料來源:融匯島、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注: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遺漏與不足,歡迎指正!
目前來看,只是華為、中興、360等300多家國產企業被打入黑名單,小米、oppo、vivo等企業沒有受到影響,但我們要知道這300多家企業,都是各自領域的領導者,牽一發而動全身,就拿華為來說,如果芯片產業被封鎖,華為幾千家供應鏈廠商必然受到影響,那么肯定也會影響到其他國產企業的發展,因此打破芯片封鎖迫在眉睫。在我國,芯片廠商也眾多,如華為海思、寒武紀、地平線等等,相信未來幾年我國芯片產業將快速崛起。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芯片產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策劃、產業園策劃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