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智慧環保服務層
(一)環境監測
環境檢測是利用GIS技術對環境檢測網絡進行設計,環境檢測收集的信息又能通過GIS適時儲存和顯示,并對所選評價區域進行詳細的場地監測和分析。
1、環境監市場發展空間大
2015年中國環境監測行業市場規模為487.4億元。中國環境監測網絡不斷深入拓展,環境監測點位從省級至縣級進行全面覆蓋,為中國環境監測行業帶來較大的發展空間。2019年中國環境監測行業的市場規模升至832.6億元。隨著政府繼續推進環境監測點的建設,預計2020年中國環境監測行業市場規模將達920.3億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環境監測行業呈現三大發展趨勢
(1)中小型企業退出市場,行業整合加速
中國環境監測行業的小型企業較多,但整體產出較少。環境監測中小型企業研發能力較弱,主要依賴特定產品或服務實現差異化生存,研發和擴充產品線的能力較弱,成長能力有限。伴隨環境監測精確度要求提升和政府需求的提高,技術能力較弱的小型企業將面臨淘汰的風險。
(2)中國環境監測行業進口替代步伐加快
中國環境監測行業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部分國內監測儀器企業已初步完成了技術積累,常規產品的技術參數已經能夠達到進口產品的水平。環境監測國產設備的市場占有率將呈現穩定增長的發展態勢。中國環境監測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基于較好的產品質量規格和較高的性價比,地方政府在采買環境監測儀器的過程中將優先考慮本土品牌。
(3)監管對數據的準確度要求提升推動第三方運營市場的發展
第三方環境監測運營市場的出現實現了在不增加地方政府崗位編制的前提下,滿足持續增加的環境監測需求。同時,第三方運營的數據監測和儀器維護將有效杜絕環境監測“假數據”現象的出現,提升監測數據精確度。在監測需求逐漸升高、政府政績壓力以及經濟性優勢的前提下,第三方運營將成為地方政府保障環境監測站穩定運營和數據準確性的最佳選擇。
(二)生態修復
生態修復市場指使用專門設備及處理方法,結合利用植物及其他生態因子,以改善自然環境。其中涵蓋相關的各類土地工程,包括園林設計及其他美化工程。
1、生態修復市場快速增長
自2012年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及環境保護,并將“美麗中國”的目標納入“十三五”規劃。2017年十九大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目標。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修復的推進將為生態修復行業企業提供大量機遇。生態修復市場增長趨勢迅速,按業內所有企業的年收益計,2015年市場規模約319億元,2019年增至693億元,2015年至2019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約為21.4%。2020年受疫情影響,生態修復市場增速放緩,市場規模預計約699億元,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925億元。
數據來源:灼識諮詢、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三大因素驅動生態修復行業發展
(1)政府重視生態文明及環境保護
自2012年以來,中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及環境保護理念。此外,中國政府于2015年及2016年頒布水污染控制行動計劃。截至2019年,中國黑臭河流治理項目專項污染治理完成率達約80.6%。然而,環境治理為一個長期過程。促進生態文明及環境保護預期將繼續為生態修復市場的擴張提供廣泛的機會。
(2)建設海綿城市
根據中國海綿城市白皮書,截至2030年,建成區80%的面積須能夠吸收和再利用至少70%雨水。目前共有30個試點海綿城市,政府每年向每個試點海綿城市撥款400至600百萬元。森林、湖泊及濕地具備較強的吸水能力,儲存的雨水可方便再利用。一般專門從事綠化及生態建設的生態修復市場公司預計將積極參與中國海綿城市的進一步推廣。
(3)EPC承包的推廣
生態修復行業為一個新興行業,自2014年隨著政府對環境保護的投資而不斷增長。大部分地方政府并無充足的生態修復行業經驗。傳統模式下,項目業主須將項目分拆為數個部門并單獨管理各部門的負責方。對于缺乏經驗的地方政府而言,或會需要數年方可啟動一個新項目。然而,EPC模式下,總承包商則負責整個項目,包括根據預先要求進行設計、分包及建設。大部分EPC項目中,客戶僅需進行定期項目審閱及質量檢查。因此,推廣EPC承建可令地方政府(通常專業人員有限)很大程度上擺脫生態修復項目的質量管理重擔并同時啟動數個項目。因此,EPC模式獲廣泛推廣後,預期新的生態修復項目數目將增加。中國政府自2017年開始推廣EPC承建模式,以提高建筑行業的項目質素及規范競標流程。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慧環保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十四五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