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醫藥行業前路的“喜與憂”
醫藥行業在目前紅紅火火的狀況下,也面臨著一些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1、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統計,2019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2.54億人,占總人口的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76億人,占總人口的12.6%,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
老年人抵抗力弱、身體素質降低,是流感等傳染性疾病、心血管病、糖尿病、惡性腫瘤、消化系統等疾病的高發群體,其健康狀況愈來愈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社會高齡化速度逐漸加快,對老年人疾病用藥及醫療保健需求將進一步提高。
2、居民收入和醫療支付能力逐漸提升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為30,733元,比上年增長8.9%。2009年至2019年期間,我國人均衛生費用由1,314.30元增加至4,237.00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2.42%。隨著我國居民醫療衛生支付能力的上升,藥品消費能力也有望得到進一步提高。
3、國家政策的重要支持
從2009年4月國務院公布《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開始,各部門先后出臺政策、規劃等各項措施,逐步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立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向城鄉居民統一提供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從而全面提高國民健康及醫療水平。
國家醫療領域發生了包括產業發展規劃、藥品流通質量管理、基層醫藥市場建立等在內的一系列醫藥衛生體制的改革;這一方面加強了行業監管,有助于改善競爭環境,促進行業整合,實現醫藥制造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隨著醫改的深化,政府逐步加大衛生投入,擴大基本醫療的受益面。
這些舉措將會進一步擴大藥品需求市場規模,同時也為研發能力較為突出、質量控制較為有效的醫藥制造企業提供了快速發展的契機。
4、行業內研發壓力較大
目前,我國化學藥市場以仿制藥為主,創新藥市場占比較小,相比歐美大型藥企的研發投入,國內大部分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及占營收比例并不高,科研成果轉化率較低。由于醫藥制造行業科技含量較高,需要投入專業化人才,同時產品研發周期長、研發投入大、產出不確定性高,對于大多數的中小型制藥企業,很難承擔較大的研發投入。在短期利益驅使之下,多數企業不愿開展仿制藥生產工藝的深入研究以及新藥開發,導致產品同質化情況嚴重,缺乏真正的核心產品,從長期來看,這一狀況對我國醫藥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將造成影響。
5、企業環保成本上升
隨著我國逐步加強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相關部門對化學原料藥生產等重污染行業環保核查趨緊。2015年1月,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該法采用“按日計罰”的處罰方式,加強了對違法排污行為的處罰力度,同時強化了地方政府及其負責人的環境保護責任,提升了地方政府及排污企業對環境保護投資的重視程度與積極性。
長期來看,環保法規政策的頒布與實施將促進化學制藥企業整合升級并改善生態環境,但在短期內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了一定的環保成本壓力。
綜上,中國醫藥行業目前發展狀況良好;政府給予了政策支持、老齡化社會帶來市場需求增長、經濟發展使得居民消費能力提高,這些因素都將推動醫藥行業出現下一步增長;當然,醫藥行業本身存在著長期研發壓力大和短期生產成本提高的不利條件下,醫藥行業的發展速度可能受到一定的影響。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醫藥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十四五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