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非洲豬瘟”及“新冠肺炎”雙重影響
(1)非洲豬瘟
從2015年至2018年,豬肉的產量保持平均速度持續產出。非洲豬瘟最初于2018年8月在中國發生,對生豬而言為致命疾病,且當前市場上并無可用疫苗。由于非洲豬瘟具高傳染性,疫情于一座豬只養殖場爆發,在嚴重情況下將處置所有生豬,導致2019年豬肉產量減少,而2020年也同樣受到疫情影響產量減少。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非洲豬瘟同樣給生豬行業帶來了影響:
a.對豬肉價格的影響
疫區生豬無法出省價格下跌成為必然,而銷區豬價則可能因供不應求穩定上漲。
b.改變種豬市場格局
各地的封鎖令,不但影響肉豬的跨省調動,也直接影響種豬企業的跨省生意。如果部分省份因行政命令禁止跨省調運,各大種豬企業將被迫調整企業規劃,改為省內銷售豬苗或者自繁自養為主。
c.“南豬北養”熱降溫
農牧巨頭最熱衷的有兩個地方:東北與西南,而此次非洲豬瘟最早發現于東北,這也會讓農牧養殖業的相關企業投資將面臨一輪政策與疫情的考驗。
(2)新冠疫情
疫情爆發已在若干層面對豬只養殖行業造成短期影響:由于封城及出行限制,勞工無法復工,許多公司被迫暫時關閉業務。根據地方政府要求,公司須于復工前備有足夠醫療防護用品。由于醫療用品于2020年2月嚴重短缺,多數公司無法恢復業務營運。因此,商品豬的供應于2月受到影響,并導致價格維持在較高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對生豬生產造成了一定沖擊,但沒有根本改變生豬生產恢復的向好態勢。疫情主要影響一些飼料、獸藥、屠宰企業未能按計劃復產,部分養殖場戶動物防疫、種豬投放、仔豬補欄受阻,以及新建和改擴建豬場復工時間被迫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