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網聯化
網聯化通過融合現代網絡通訊技術實現車內、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車與服務平臺的全方位網絡連接,車聯網是主要技術應用方向。網聯化不斷加深發展,車載操作系統、新型汽車電子、車載通信、服務平臺、安全等關鍵技術將成為研究熱點。
2020年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等政策規劃,完善了對我國汽車產業新四化技術的頂層規劃,并進一步明確了新能源、智能網聯與自動駕駛等技術的發展目標。數據顯示,2019年車聯網市場規模超1900億元。隨著車聯網技術的進一步應用,中國車聯網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預計2021年將近3000億元。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4)數字化
汽車數字化是汽車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2021年汽車數字化將升級,汽車企業在數字化的投入也將進一步布局。日前,長城汽車發布“擬公開發行可轉債總額不超過人民幣80億元”公告,并做出了回復和說明。據長城汽車表示,募集的80億資金將用于新車型研發項目、汽車數字化研發項目,兩者各投入40億元,均屬于資本性支出。
其中,汽車數字化研發項目包括車路協同、自動駕駛軟硬件一體化研發、汽車智慧云端服務產品研發、硬件算力平臺研發、整車級OS系統產品研發。車聯網、智能駕駛、智慧云、計算平臺等方面也是未來汽車數字化發展方向。
來源:長城汽車、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關鍵詞二:2021年汽車市場之格局重塑
回暖的車市帶來向好的預期,而疫情仍然存在不確定性,對于汽車行業來說既是機會也是挑戰。在此背景下,汽車產業鏈升級,行業格局將重塑。
(1)新能源汽車領域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等政策的推出將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健康成長期。同時,后疫情時代下市場需求復蘇走高,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明朗。
電動化是汽車市場發展的重要趨勢,傳統車企也將加碼新能源領域。從2020年12月產銷數據來看,電動汽車高低兩端強勢增長,其中A00級銷量5.7萬輛,份額占比達到純電動汽車的32%;A級份額占比達到28%,年末增長平穩;B級銷量達4.7萬輛,份額占比達23%。隨著BBA豪華車企的純電動車進入全面量產,同時特斯拉國產化銷量走俏,高端純電汽車領域將成為企業爭相布局的市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將從以量為先轉向以質為重。
此外,新興造車勢力也將持續發力,憑借用戶體驗和產品創新優勢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分占份額。從2020年12月銷售情況來看,蔚來、理想、威馬、小鵬、合眾、零跑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表現優秀。而今年以來,小鵬汽車、蔚來汽車等品牌也陸續發布新車計劃,高端純電汽車市場競爭加劇。
(2)智能汽車領域
隨著《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等文件的發布,智能汽車發展路線及前景明晰,產業鏈將加快布局、完善,智能汽車市場迎風發展,成為汽車行業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環。
目前,我國智能汽車市場穩步發展。據預測,2020年我國智能汽車市場規模約為735億元。其中,盲區監測、疲勞預警、遠近光燈輔助、自適應巡航等環節在智能汽車中的占比較大。2020年,智能汽車市場規模相對增速較低,主要是由于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汽車市場放緩。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021年,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將更加注重科技優勢、體系創新,逐步轉向技術驅動型,部分自動駕駛與智能化產品技術將進入量產。其中,ADAS作為智能汽車目前的主要應用,產業鏈成長機會顯現。
目前全球范圍內ADAS滲透率仍偏低,中國市場空間巨大。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全球ADAS滲透率普遍不高,歐美日滲透率只有8%-12%,而我國ADAS的滲透率在2%-5%區間。從細分搭載率來看,應用范圍最廣的是盲區監測系統、AEB和其他預警系統(疲勞預警、前車防撞預警)。從行業成長周期判斷,我國ADAS產業尚處于由幼稚期向成長期過渡的階段,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3)汽車零部件領域
汽車零部件行業作為我國構筑汽車整體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較大的發展機遇。近年來,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市場規模的發展速度趨于穩定。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00萬億元,同比增長7%。雖然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行業放緩,但綜合考慮國民經濟增長、新型城鎮化發展等因素,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仍將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且有一定增長空間,中國汽車產業長期向好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在此背景下,零部件市場發展總體情況趨于良好。預計2021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銷售收入有望達到5萬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市場已經改變了由國外廠商主導的局面,國內零部件廠商地位不斷提升。我國汽車零部件領域創新要素已經形成一定積累,創新環境逐步向好,相關財政和產業政策不斷優化、發明專利數量穩步提升,產業鏈條不斷完善。其中,產業布局集群化、產品生產集成化的趨勢將更為明顯。
一方面是整車廠業務區域布局具有較強的集群化特點,從而決定了以產業鏈為核心,并在一定區域內形成配套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出于降低運輸成本,縮短供貨周期、提高協同能力的目的,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一般選擇在整車廠附近區域設立生產基地,因而產業布局集群化的趨勢越發明顯。
另一方面是整車廠為了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縮短開發周期、提高產品競爭力,在產品開發時普遍采用系統化開發、模塊化制造、集成化供貨的模式,從而對零部件供應商集成化生產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并最終促使國內汽車零部件廠商的生產模式逐步向系統化、模塊化方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