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監管趨嚴
“幼有所育”既是民心所向,也是施政目標。近幾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加強了對學前教育的監管,增強幼兒教育的普惠性。2017年《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要求,繼續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基本解決“入園難”問題。
2020年9月7日,教育部發布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規定新小區按照國家和地方標準配套幼兒園,只能是公辦幼兒園,且公辦園的產權在交付使用時需要移交地方人民政府。同時,社會資本不得通過兼并收購、受托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公辦幼兒園、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幼兒園不得直接或者間接作為企業資產上市。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不得通過資本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者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被稱為“雙減”政策,堅持從嚴治理,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分類制定標準、嚴格審批。各地在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雙減”工作的同時,還要統籌做好面向3至6歲學齡前兒童和普通高中學生的校外培訓治理工作,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不再審批新的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和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學前教育回歸公益性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與日俱增,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也得到空前的重視。《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要求,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健全學前教育管理機構和專業化管理隊伍,加強幼兒回質量監管與業務指導。
政策支持下,全國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人數增加,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持續提升。2020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4082.83萬人,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4.74%。
數據來源:教育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胎利好學前教育產業發展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并指出,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2021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公布,提倡適齡婚育、優生優育,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取消社會撫養費,清理和廢止相關處罰規定。將入戶、入學、入職等與個人生育情況全面脫鉤。2021年7月21日,《國家醫療保障局辦公室關于做好支持三孩政策生育保險工作的通知》發布,確保參保女職工生育三孩的費用納入生育保險待遇支付范圍,各地醫保部門要按規定及時、足額給付生育醫療費用和生育津貼待遇,切實保障參保人員生育保障權益。
參考二胎生育政策,國家出臺三胎政策及三胎配套措施,出生人口將增加,進而刺激學前教育需求增加,將推動學前教育產業發展。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學前教育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十四五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