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碳中和背景下風電大有可為
1、政策推動風電產業發展
碳中和目標將推動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與利用。日前,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要求推動構建以清潔低碳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應體系。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光伏發電基地建設。
2022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提出,加強政策措施保障,出臺《能源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以及各分領域規劃,將積極推動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在碳中和背景下,加快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將驅動我國風電產業發展。
2、海上風電發展潛力大
我國陸上風電起步早、基礎好,但由于消納(發出來的電接入電網輸送出去并使用)、環保、土地等因素預計未來增長趨緩。海上風電資源豐富,而且不占用土地資源,基本不受地形地貌影響,風速更高,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更大,年利用小時數更高,適宜大規模開發。2021年海上風電累計裝機2639萬千瓦,新增裝機1690萬千瓦。
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積,1.8萬公里海岸線,幾乎涉及全部經濟發達省份,海上風資源技術開發潛力超過35億千瓦,潛力巨大。受海上風電技術進步及成本下降等因素推動,我國海上風電加速進入發展快車道。
3、終端消納情況改善帶動風電發展
較長時間以來,我國風電開發集中在三北地區,因當地用電需求量小、配套電力輸送基建落后,風電產地與消納地出現一定空間錯配,制約了風電行業健康發展。但隨著政府一系列促進消納政策的實施,以及風電遠距離傳輸、區域開發中心轉移,風電產業鏈逐漸完善,消納問題持續好轉。
一方面,國家加大電網基建投入,并將特高壓作為“新基建”重點投資建設的七大領域之一開展建設,將為風電的跨區域傳輸提供硬件支持,實現全面消納成為可能;另一方面,我國逐步將風電開發中心向中東部、沿海地區轉移,并大力發展海上風電,通過開發中心向用電中心靠攏,進一步解決風電消納問題。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風電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十四五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