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AI大模型產業鏈圖譜研究分析(附產業鏈全景圖)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發布日期:2024-02-28 08:34
分享:

四、模型層分析

1.市場規模

當前,“ChatGPT”“文心一言”“盤古Chat”等大模型的爆火推動了新一輪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熱潮,AI大模型相關研究、產品不斷涌現,中國大模型產業規模快速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人工智能系列專題之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全景與機會洞察專題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大模型產業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15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7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16.02%,2023年約為147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中國大模型產業規模將達216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開發模式

從開發模式來看,國內大學、科研機構、企業等不同創新主體積極參與大模型研發。我國參數規模在10億以上的79個大模型中,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校企聯合研發的數量分別為36個、29個、14個,分別占比45.57%、36.71%、17.72%,學術界與產業界之間的聯合開發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數據來源:《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企業布局情況

2023年AI大模型浪潮熱度升溫,AI領域利好不斷,多家企業加速布局。目前國產企業AI大模型主要包括悟道、文心一言、混元等,具體如圖所示: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AI大模型備案產品

由國家網信辦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七部門公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辦法明確生成式AI實施算法“備案制”,意味著算法備案已成為AIGC產品的入市門檻。11月4日,網易有道(“子曰”大模型)、螞蟻集團(百靈大模型)、面壁智能(“面壁露卡Luca”)、出門問問(“序列猴子”)、昆侖萬維(“天工”大模型)等約11家公司的AI大模型產品獲批,并面向全社會開放服務。加上首批的10余個大模型,目前已有超過20個大模型獲得審批。伴隨審批落地,多家搶跑,AI大模型有望快速進入到拼原生應用、拼產業落地的階段。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editor@askci.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商情報網
掃一掃,與您一起
發現數據的價值
中商產業研究院
掃一掃,每天閱讀
免費高價值報告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