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槽企業中標規模及占比
電解槽是綠電制氫的關鍵設備,隨著氫能占能源的比重以及綠氫占氫能的比重日益提升,電解槽出貨量也將隨之增長。根據高工氫電數據,2023年國內電解水制氫電解槽出貨量達1.2GW(含出口,不含研發樣機),同比大幅增長61%。隨著國內外綠氫項目的不斷落地以及海外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預計2024年我國電解槽出貨量有望增長至1.9GW,同比2023年增長58%。
2024年上半年我國電解槽中標規模約為529MW,同比下降3%。從電解槽企業中標情況來看,派瑞氫能、陽光氫能與中車株洲所中標規模排名前三,中標規模分別為110MW、109MW和70MW,占比分別21%、21%和13%。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氫能行業投融資情況
近年來,氫能產業的融資事件數量和融資金額均保持較高水平。2024年上半年氫能融資有15起,超過億元的有4起,如浙江醇氫科技有限公司獲得了1億美元的融資,上海泰氫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1.5億元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成本偏高難以規模化
氫能行業的發展成本高昂,成為其規模化發展的主要障礙。首先,制氫過程中的成本較高,包括能源消耗和設備投資。其次,氫氣的儲存和運輸成本也占據了氫能全產業鏈成本的相當一部分,安全高效的輸送和存儲技術尚未成熟,導致成本居高不下。此外,加氫站的建設和運營成本同樣高昂,限制了氫能的廣泛應用。這些高成本因素使得氫能產業在初期難以實現規模化發展,需要通過技術創新和政策支持來降低成本,推動氫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技術研發推動氫能產業鏈發展
氫能產業鏈的發展離不開核心技術的研發和先進設備的制造。目前,我國氫能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技術瓶頸有待突破。為了推動氫能產業鏈的發展,需要聚焦氫能核心技術的研發,包括氫氣制儲、輸運、加注以及氫燃料電池裝備制造等方面。通過加快技術創新和示范項目,有望降低氫能產業的成本,提高其競爭力。此外,集中突破氫能產業技術瓶頸,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也是推動氫能產業鏈發展的重要途徑。
應用領域廣闊,市場潛力還待釋放
氫能作為一種綠色低碳的二次能源,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目前,氫能主要應用于儲能、集中發電/分布式發電、氫動力汽車、氫動力船舶、氫動力航空、氫能冶金和建筑供熱等領域。然而,盡管氫能的應用領域廣泛,但其市場潛力尚未完全釋放。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氫能將在更多領域得到應用和發展。例如,氫能可以作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決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儲能問題;氫能還可以在工業領域替代化石燃料,實現低碳化生產。因此,開發更多的氫能應用場景,將有助于推動氫能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氫能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行業研究報告、行業白皮書、行業地位證明、可行性研究報告、產業規劃、產業鏈招商圖譜、產業招商指引、產業鏈招商考察&推介會、“十五五”規劃等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