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简版)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5-08-07 09:06
分享:

五、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前景

1.政策驱动:顶层设计与法规完善加速行业规范化

中国已构建“顶层规划+专项政策”的政策体系。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动力电池回收被纳入循环经济与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的核心环节。《“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顶层规划锚定动力电池回收战略地位。《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等专项法规构建强制约束框架,明确责任主体、溯源管理及技术标准,并通过“白名单”制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遏制“小作坊”无序竞争。2025年《车用动力电池拆解破碎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强化了拆解环节的环保与安全要求,推动行业向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从早期的“鼓励引导”转向“强制约束”,政策正加速淘汰小散乱企业,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2.市场需求:动力电池迎退役潮,资源循环+梯次利用拉动回收需求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潮。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7.5万辆,2016年约为50.7万辆,到2024年增长至1286.6万辆。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使用寿命多在8年左右,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产业研究部预测,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到82万吨,自2028年起,退役量将超过400万吨。锂、钴、镍等关键金属对外依存度高,动力电池回收已成为保障产业链安全、降低原材料成本的关键路径。叠加锂、钴、镍等金属资源稀缺性及价格波动,电池回收的经济性凸显。此外,下游储能、低速电动车等场景对梯次利用电池的需求增长,进一步拓宽了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技术进展:从粗放到精细,再生效率与经济性将双提升

国内回收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主流路线包括湿法冶金(回收率锂>95%、钴镍>98%)、物理法(低成本梯次利用前处理)及前沿的直接再生技术(能耗降50%、成本降30%)。智能化技术(AI分选识别健康度、机器人拆解提效、区块链溯源)加速应用,推动流程降本增效。预计动力电池再生利用成本降低,技术迭代将进一步扩大经济性边界,支撑行业规模化发展。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电子游艺官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