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光伏电池片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图)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5-09-23 10:49
分享:

二、光伏电池片行业发展前景

1.技术迭代加速,效率突破引领产业升级

中国光伏电池片技术已进入“高效化”与“多元化”并行突破的关键期。当前主流的PERC技术量产效率已达23.5%左右,接近理论极限,行业正加速向N型技术转型: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技术凭借与PERC产线的高兼容性,量产效率已突破25%,头部企业实验室效率超26%;HJT(异质结)技术以低衰减、高双面率优势快速崛起,量产线平均效率达25.5%,叠层技术(如HJT+钙钛矿)实验室效率已超33%,远超传统晶硅极限。此外,钙钛矿单结电池量产进程提速,多家企业计划2025年建成百MW级产线,其低成本、柔性化特性有望打开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便携式光伏等新场景。技术迭代不仅推动发电效率提升,更将加速落后产能出清,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2.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需求持续高增

“双碳”目标为中国光伏电池片产业提供了长期政策红利。国内层面,“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明确2025年光伏装机达5.3亿千瓦,分布式光伏(户用、工商业)占比持续提升,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复合项目加速推广,直接拉动电池片需求。国际层面,全球130余国提出“净零”目标,欧洲能源转型加速、东南亚及中东光伏装机放量,叠加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对本土制造的支持(本土产能可获税收抵免),中国电池片企业通过海外设厂规避贸易壁垒,出口份额持续稳固。政策托底与全球需求共振下,预计全球光伏电池片需求将增加。

3.全产业链协同优势巩固全球竞争力

中国光伏电池片产业的“垂直一体化”布局已形成全球唯一完整产业链,从硅料提纯、硅片切割到电池片制造、组件封装,全环节技术自主可控且成本全球领先。上游多晶硅产能占全球90%以上,通威、协鑫等企业通过改良西门子法将单瓦硅料成本降至40元以下;中游硅片环节,大尺寸(182/210mm)、薄片化(厚度<130μm)技术普及,单瓦硅耗下降;电池片环节,头部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与工艺优化,单瓦非硅成本降至0.2元以下,较海外企业低30%-50%。全产业链协同不仅降低了电池片综合成本,更通过技术联动加速创新(如硅片薄片化推动电池片轻量化、银浆国产化降低HJT成本),形成“成本-技术”双重壁垒,确保中国在全球光伏电池片市场的主导地位。

4.应用场景多元化拓展,打开增长新空间

除传统集中式电站外,中国光伏电池片正通过“光伏+”模式渗透至更多细分领域,为需求增长提供新动能。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领域,高效电池片(如HJT的低温度系数特性)适配屋顶、幕墙等场景,政策推动下,市场潜力巨大;农光互补、渔光互补项目中,耐弱光、高可靠性的电池片(如TOPCon的低辐照性能)提升土地综合利用率,已在全国建设超200个“光伏+农业”示范基地;此外,车载光伏(电动车顶发电)、光伏制氢(利用电池片发电电解水制绿氢)等新兴场景加速落地,其中车载光伏已应用于特斯拉、比亚迪等车型。场景多元化不仅扩大了电池片的下游需求,更推动行业从“能源替代”向“能源融合”升级,为长期增长注入持续动力。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光伏电池片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电子游艺官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