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深圳產業結構“三個為主” 四大支柱產業分析(附圖表)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發布日期:2018-10-12 15:08
分享:

中商情報網訊: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等九市組成的城市群,我國重要的灣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寫入十九大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推進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有利于深化內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對港澳參與國家發展戰略,提升競爭力,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比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經濟發展快速,發展前景十分被看好。粵港澳大灣區中,粵港澳三地地理位置相近而各有優勢。其中,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深圳是一座因創新而生的城市。發行新中國第一支股票、敲響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深圳從特區創立之初率先沖破舊觀念,傳播新思想,以一個又一個“第一”為中國改革發展創新探路。當前面臨轉型發展期,深圳出臺經濟特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推進創新“十大行動計劃”,再一次憑借創新實現華麗轉身,成為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創新發展的急先鋒,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創客之都”、“創新之城”。

產業結構

粵港澳大灣區一般分為灣區西岸、東岸以及港澳地區。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東岸主要為知識密集型產業帶,以新興產業+高科技為主,其中包括互聯網、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等。沿海則為生態保護型產業帶,包括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圳的產業結構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深圳的產業結構凸顯“三個為主”:經濟增量以新興產業為主,新興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40.9%;工業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先進制造業占工業比重超過70%;三產以現代服務業為主,服務業占GDP比重60.5%,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提高至70%以上。其中,深圳的四大支柱產業為文化創意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業;戰略新興產業包括生物產業、新能源產業、互聯網產業等。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editor@askci.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商情報網
掃一掃,與您一起
發現數據的價值
中商產業研究院
掃一掃,每天閱讀
免費高價值報告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