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中國從1953年開始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從“十一五”起,“五年計劃”改為“五年規劃”。現正在實施的是“十三五”規劃(2016至2020年),“十四五”規劃則指2021至2025年的發展藍圖。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歷史性窗口期,是全面完成小康社會建設戰略目標,向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幼兒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更是民族的未來,幼兒教育水平提高有利于人口素質提升,增加國家發展原動力。當前,學前教育仍是我國教育體系的薄弱環節,幼兒教育水平明顯不是很高,亟待國家以戰略眼光看待幼兒教育的發展規劃。
政策鼓勵學前教育事業發展
目前,我國在園幼兒數已經提前完成教育事業“十三五”目標,但是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距離2020年目標還差近7個百分點。農村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資源不足,全國還有4000個左右的鄉鎮沒有公辦中心幼兒園,個別地方的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還在50%以下。為鼓勵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近幾年,國家對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政策。
2010年出臺政策將學前教育從基礎教育中分離出來,獨立納入了現代國民教育體系。2012年國家鼓勵和引導民間資金進入學前教育,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特別是面向大眾、收費較低的普惠性幼兒園。2017年《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出臺,要求加快發展學前教育,繼續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基本解決“入園難”問題。2018年以來,幼教方面的重磅政策密集發布。2018年11月發布的《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影響尤為深遠,文件要求2020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并禁止民辦幼兒園上市。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