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洋經濟前景廣闊 2019上半年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6.7%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發布日期:2019-10-12 14:07
分享:

中商情報網訊:創新是深圳發展的動力,以科技創新引領的海洋新興產業成為深圳海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此前,深圳消息稱正研究起草《深圳市海洋發展總體規劃(2020-2035)》,助力推動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據悉,《深圳市海洋發展總體規劃(2020-2035)》將提出清晰的發展目標、評價體系、空間布局、管控要點和重點措施,為深圳海洋的全面發展提供支撐。

據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深圳市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超過全市海洋產業總體增速。其中,2019年上半年海工裝備增加值95.1億元,同比增長3.7%。據統計,截至目前深圳市擁有包括中集集團、招商重工在內的多家海工裝備龍頭企業,已形成孖洲島為主體的海工裝備及船舶修造基地,并擁有惠爾海工等海工裝備設計企業。

深圳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積極發展海洋經濟與產業結構發展方向相同,同時也進一步加強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影響作用。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等九市組成的城市群,我國重要的灣區之一。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比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經濟發展快速,發展前景十分被看好。粵港澳大灣區中,粵港澳三地地理位置相近而各有優勢。其中,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深圳產業結構

粵港澳大灣區一般分為灣區西岸、東岸以及港澳地區。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東岸主要為知識密集型產業帶,以新興產業+高科技為主,其中包括互聯網、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等。沿海則為生態保護型產業帶,包括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圳的產業結構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深圳的產業結構凸顯“三個為主”:經濟增量以新興產業為主;工業以先進制造業為主;三產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其中,深圳的四大支柱產業為文化創意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業;戰略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轉變制造業、綠色低碳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等。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大支柱產業中,金融業增加值3067.21億元,比上年增長3.6%;物流業增加值2541.58億元,增長9.4%;文化及相關產業(規模以上)增加值1560.52億元,增長6.3%;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8296.63億元,增長12.7%。

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合計9155.18億元,比上年增長9.1%,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7.8%。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4772.02億元,增長10.9%;數字經濟產業增加值1240.73億元,增長3.8%;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增加值1065.82億元,增長10.7%;綠色低碳產業增加值990.73億元,增長11.7%;海洋經濟產業增加值421.69億元,下降11.3%;新材料產業增加值365.61億元,增長8.6%;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298.58億元,增長22.3%。

除了四大支柱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外,未來產業也是十分重要的領域,包括海洋產業、生命健康產業、智能裝備產業等。此前,深圳市委市政府審議通過了《關于勇當海洋強國尖兵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決定》,規劃到2035年,重點提升在亞太地區海洋領域的影響力,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隨著《規劃》的編制、實施,深圳在全球的海洋中心城市地位將進一步突出,海洋產業發展迎來新的動力和機遇。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2024年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策劃、產業園策劃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editor@askci.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商情報網
掃一掃,與您一起
發現數據的價值
中商產業研究院
掃一掃,每天閱讀
免費高價值報告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