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同區域、不同類型開發區集約利用狀況及變化
(一)不同區域開發區情況
1.東部地區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水平最高,用地效益相對較好,但閑置土地較上年度增加較多。東部地區開發區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入強度達到9659.55萬元/公頃,分別是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1.27倍、1.29倍、1.70倍;工業用地地均稅收達到828.80萬元/公頃,分別是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1.94倍、2.18倍和1.71倍;綜合地均稅收達到727.41萬元/公頃,分別是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1.70倍、2.15倍和2.20倍。工業用地率、工業用地綜合容積率、工業用地建筑系數均高于其它區域,產業用地特征突出。但土地閑置率比2018年度增加了0.05個百分點,增幅較其它區域多,應引起注意。
2.中部地區開發區土地供應率最高,土地利用強度水平僅次于東部地區,土地產出效益較上年度下降明顯。中部地區開發區土地供應率達94.84%,高于其它區域。建筑密度、綜合容積率、工業用地綜合容積率分別達到34.95%、1.00和0.92,排在首位或次位,土地利用強度位列東部地區之后。但工業用地地均稅收、綜合地均稅收與東部地區差距較大,分別為426.32萬元/公頃和429.05萬元/公頃。在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入強度較上年度增加13.51%的情況下,工業用地地均稅收、綜合地均稅收分別比2018年度減少了8.45%和2.47%,產出效益有明顯下降。
數據來源:自然資源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西部地區開發區土地供應率、工業用地率明顯低于其它區域,工業用地效益較上年下滑明顯。西部地區開發區土地供應率、工業用地率分別88.99%、38.11%,處于全國最低水平。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入強度比2018年度增加了7.21%,但是工業用地地均稅收大幅下降了24.83%,僅為380.88萬元/公頃,明顯低于其它區域。經測算,西部地區省級開發區工業用地地均收入為0.36億元/公頃,尚不到西部地區國家級開發區的一半。
4.東北地區開發區土地利用強度最低,工業用地投入持續偏低。東北地區開發區綜合容積率、建筑密度、工業用地綜合容積率、工業用地建筑系數分別為0.80、28.06%、0.72、48.51%,均低于其它區域,土地利用強度明顯偏低。綜合地均稅收處于全國最低水平,為330.70萬元/公頃。工業用地地均稅收為483.49萬元/公頃,與去年基本持平。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入強度較去年增加13.78%,但依然明顯低于其它區域。從實際管理范圍內土地投入產出情況看,工業用地地均新增固定投資強度不到批準范圍內的八成,工業用地地均稅收不到七成,土地集約利用水平明顯低于批準范圍。
(二)不同類型開發區情況
1.高新類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整體水平最高,經濟類開發區土地利用狀況較好,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土地集約利用水平顯著提升。
總體來看,高新類開發區土地開發率、土地供應率、土地建成率、綜合容積率、工業用地綜合容積率、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入強度、工業用地地均稅收、人口密度均為全國最高。其中,土地供應率和土地建成率分別達到95.57%、95.13%,分別是經濟類開發區的1.03倍、1.02倍,綜合容積率、工業用地綜合容積率分別達到1.06、0.97,分別是經濟類開發區的1.15倍和1.11倍;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入強度、工業用地地均稅收、綜合地均稅收、人口密度分別達到9436.68萬元/公頃、801.14萬元/公頃、624.72萬元/公頃、106人/公頃,分別是經濟類開發區的1.15倍、1.42倍、1.24倍、1.50倍。
數據來源:自然資源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產業用地特征明顯。工業用地率、工業用地建筑系數分別達到66.69%、55.51%,為全國最高,但土地建成率、綜合容積率、建筑密度均為全國最低,分別為83.22%,0.68、30.20%。用地效益與高新類開發區也存在一定距離,但與2018年度相比,其土地開發率、綜合容積率、建筑密度、工業用地綜合容積率、工業用地建筑系數漲幅分別達到2.77%、4.44%、6.37%、4.06%、2.83%,增長幅度大于其他兩種類型開發區。用地效益方面,綜合地均稅收最高,達684.11萬元/公頃。工業用地地均稅收和綜合地均稅收與2018年度相比分別增長4.36%和5.91%,較其他兩類開發區增幅明顯。
經濟類開發區建筑密度達33.04%、為全國最高,土地開發率、土地供應率、土地建成率分別為87.92%、92.67%和93.36%,與全國水平基本持平,用地狀況整體好于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但工業用地地均稅收、綜合地均稅收均最低,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86%和90%。
2.工業主導型開發區土地利用日趨集約,產城融合型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水平下滑。
根據綜合評價和監測統計結果,分別以2018年度評價時工業主導型和產城融合型開發區土地利用集約度為基準值100,綜合測算2019年度工業主導型開發區土地利用集約度分值為101.58,產城融合型開發區土地利用集約度分值為97.91。
工業主導型開發區工業用地率達到58.58%,超過產城融合型的2.41倍。建筑密度、工業用地綜合容積率、工業用地建筑系數分別達到33.39%、0.91、51.83%,工業用地地均稅收、綜合地均稅收分別達到664.55萬元/公頃、573.42萬元/公頃,均高于產城融合型開發區。
產城融合型開發區土地開發率、土地供應率、土地建成率分別為90.50%、94.99%、95.49%,均高于工業主導型開發區。產城融合型開發區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入強度為9548.09萬元/公頃,工業用地地均稅收為609.71萬元/公頃,綜合地均稅收為532.81萬元/公頃,分別比2018年度下降27.73%、5.66%和4.15%。土地閑置率為0.19%,比2018年度上升了0.13個百分點,用地效益和管理績效較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