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傳感器
感知層中最為重要的感知設備即是傳感器,傳感器能夠感受和測量特定物體的狀態變化,并轉化為可傳輸、可處理、可儲存的信號。傳感器在工業4.0時代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隨著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推廣,傳感器在其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根據傳感器類型不同,具體包括溫度和濕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圖像傳感器、光傳感器、位置傳感器、重力傳感器等。
傳感器是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梁,指能感受規定的被測量并按照一定規律轉換成可用信號的器件或裝置。傳感器技術與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并稱現代信息產業的三大支柱,是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近年來,隨著物聯網產業快速發展,我國傳感器市場的也得到進一步增長。據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近1500億元。2019年,傳感器擴大應用范圍,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預測2020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超2000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傳感器市場前景廣闊,國內企業紛紛布局其中。目前,我國傳感器上市企業多達66家,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區域。此外,珠三角區域、京津地區、中部地區分布相當。據統計,長三角區域傳感器上市企業占比達38%,有企業25家;珠三角區域占比17%,有企業11家;中部地區同樣占比17%,有企業11家;京津地區占比15%,有企業10家;東北地區占比3%,有企業2家。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具體來看,長三角區域傳感器上市企業主要分布于江蘇、浙江、上海等地,;珠三角區域即分布于廣東省;中部地區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傳感器上市企業地圖如下: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工業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對制造業增長具有顯著驅動力。新材料技術的應用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機器人作業質量的提高,使他們可以承擔更 多對人類而言繁重、危險、惡劣,甚至是人力無法完成的工作;產品質量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加精密的生產者。
從2013年一直快速發展的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這兩年卻踩了“急剎車”。2018年9月,工業機器人產業急轉直下,產量持續下滑。可喜的是,經過一年多調整后,機器人產業正在慢慢走出頹勢。2020年工業機器人產業或將迎來拐點。2020年5月全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2020年5月全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43952套,同比增長16.9%。2020年1-5月全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72619套,同比增長6.7%。而在此前一年多的時間中,工業機器人增速持續出現兩位數甚至三位數的大幅下滑。疫情期間電子制造等行業需求旺盛,新老基建明顯提速,機器換人也在持續推進。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因行業及宏觀大環境影響,2019年國產工業機器人企業融資不易,投融資事件僅59起,同比減少24.4%,投融資金額59.72億元,同比減少22.4%。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出現降溫,投融資事件和投融資金額連續2年下降。當前,工業機器人投融資主要集中于AGV、機器視覺、工業互聯網這三個細分領域。
數據來源:IT桔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當前,我國生產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級的需求日益凸顯,工業機器人需求依然旺盛,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保持向好發展,約占全球市場份額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據IFR統計,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在2017年達到97臺/萬人,已經超過全球平均水平,預計我國機器人密度將在2021年突破130臺/萬人,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經初步統計,2019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57.3億美元,到2020年,國內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預計將突破60億美元。
數據來源:中國電子學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