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集成電路產業展望
(1)國家政策大力扶持
日前,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對集成電路行業提出了涉及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市場應用、國際合作等方面的利好政策。其中提到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設計、裝備、材料、封裝、測試企業和軟件企業,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此外還有其他利好企業、市場發展的措施。
集成電路行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是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此次發布的扶持政策也表明國家要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未來將有更多的利好政策出臺,涉及集成電路產業的細分領域,推動產業鏈主要環節向國際先進水平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
(2)集成電路產業重心轉移促進產業鏈整體發展
目前,集成電路行業呈現專業分工深度細化、細分領域高度集中的特點。從歷史進程看,全球半導體行業已經完成兩次的半導體產業轉移:第一次是20世紀70年代從美國轉向日本,第二次是20世紀80年代半導體產業轉向韓國與中國臺灣。如今,全球半導體行業正經歷第三次產業轉移,世界集成電路產業逐漸向中國大陸轉移。
產業轉移是市場需求、國家產業政策和資本驅動的綜合結果。全球半導體產業歷史上兩次成功的轉移都帶來了產業發展方向的改變、分工方式的縱化、資源的重新配置,并給予了新參與者切入市場的機會,進而推動整個行業的革新與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加快向國內轉移,產品自給率將進一步提高,部分高端產品的技術壁壘有望被打破,產業鏈整體將有更全面的發展。
(3)新興行業發展推動市場需求持續釋放
隨著云計算、物聯網、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成熟,消費電子、視頻處理、汽車電子等集成電路主要下游產業的產業升級速度不斷加快,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通道,而下游市場的產業升級強勁帶動了集成電路企業的增長。
人工智能被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得到快速發展,而“十四五”的發展前景也持續看好。根據《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到,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人工智能對處理器芯片提出了新的設計架構要求,給芯片設計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等行業的不斷發展,集成電路市場需求將持續釋放。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策劃、產業園策劃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