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雙循環”下芯片產業發展前景
芯片產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雙循環”背景下,行業將迎來更多發展機會。從芯片市場需求前景來看,近年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產業規模從2015年的3609.8億元提升至2019年的7591.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2.88%,技術水平顯著提升,有力推動了國家信息化建設。然而目前,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快速發展尚不能完全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未來,隨著政策利好、生產技術提高,原材料及設備的自給率不斷提升,同時全球半導體產業像國內轉移推動產業鏈發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前景明朗,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預計2025年,我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0億元,有望超過23800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未來,我國芯片行業將呈現以下發展前景:
(1)國家產業政策支持
國內政策環境進一步趨好。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將集成電路產業列為實現突破發展的重點領域,明確提出要著力提升集成電路設計水平。今年以來。國家陸續出臺集成電路相關的利好政策,涉及稅收、產業鏈等環節。作為國家信息安全和電子信息行業的基礎,集成電路產業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可以預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將步入一輪加速成長的新階段。
(2)市場需求持續快速增長
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迅猛,在智慧健康、智慧家居、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工業監控等方面的需求不斷提升,物聯網的發展帶來對各種低功耗、小尺寸、高精度測量芯片需求快速攀升。除此之外,智能汽車、5G通信等技術產品的不斷推進發展也將為芯片市場帶來大量需求。
(3)國產替代機遇
目前,集成電路行業呈現專業分工深度細化、細分領域高度集中的特點。如今,全球半導體行業正經歷第三次產業轉移,世界集成電路產業逐漸向中國大陸轉移。產業轉移是市場需求、國家產業政策和資本驅動的綜合結果。全球半導體產業歷史上兩次成功的轉移都帶來了產業發展方向的改變、分工方式的縱化、資源的重新配置,并給予了新參與者切入市場的機會,進而推動整個行業的革新與發展。
芯片的地位不斷突出,隨著5G電信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與物聯網技術的推動下,對芯片的需求量仍會保持持續增長趨勢,讓自己掌握芯片的核心技術也成為行業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唯其如此,才能占領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制高點,才能讓中國半導體產業行穩致遠。在政策大力推動下,芯片產業有很大的國產替代空間,整個國內芯片行業市場化發展程度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國芯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而2019年我國芯片自給率僅為30%左右,也就是說要在這6年時間里,自給率翻一倍以上,國產替代機遇顯現。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行業產業鏈逐漸完善
集成電路設計行業的發展離不開集成電路制造、封裝及測試業的協調發展,后者為集成電路設計成果的產品轉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以集成電路制造業為例,中國已建和在建的6至12英寸芯片生產線投資上百億美元;同時已擁有中芯國際、華虹NEC、無錫華潤上華等國內芯片制造公司。此外,在集成電路封裝業方面,國內已有長電科技、南通富士通、華天科技等實力較強的封裝廠商,為集成電路設計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集成電路設計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十四五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