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地区新型显示产业区域竞争力分析
中西部地区的新型显示产业属于配套补充型的局部突破型区域,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中低端面板制造、玻璃盖板、背光模组等配套材料为主,逐步向细分领域延伸。
从产业规模来看,中西部地区是中国新型显示产业的重要集聚区,2022年产能达到7069万平方米,仅次于珠三角地区,位居全国第二。
从产业基础来看,中西部地区的新型显示产业通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湖北、四川、重庆等省市在新型显示领域发展突出,武汉聚集了20多家知名新型显示企业,重大项目落地助力湖北光电显示产业发展。成都形成了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终端生产的全产业链,重庆也打通了新型显示全产业链。
从成长环境来看,中西部地区拥有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成本优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和发展新型显示产业,如成都、重庆等地积极打造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此外,中西部地区在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有利于吸引企业落地。
从投资动力来看,中西部地区吸引了大量投资,尤其在成都、重庆、武汉等地,形成了新的增长极。例如,成都的新型显示产业基金规模突破百亿,武汉也积极布局新型显示产业,吸引众多企业和项目落地。
从技术创新能力来看,中西部地区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相对较弱,但逐步在柔性显示等细分领域取得突破。湖北、四川等地在新型显示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不断加大,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一些企业在OLED、AMOLED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
从发展潜力来看,中西部地区市场需求增长迅速,未来发展潜力较大。随着区域内产业协同合作的不断加强和创新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有望在新型显示产业实现更大的突破。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新型显示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