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醫藥產業發展現狀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升以及健康保健意識的加強,中央頻頻發聲“弘揚傳統中藥”、“讓中藥走向世界”加上新冠疫情戰役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讓中醫藥煥發了新的面貌。中國十四五規劃提出,堅持中西醫并重,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目前,29個省市十四五規劃意見稿提出,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中醫藥產業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1.十大道地藥材產區
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環境條件變化大,經過長期的生產實踐,各個地區都形成了一批適合本地條件的道地藥材。道地藥材與地域是不可分的,根據我國中藥資源的分布區域和主要藥材10大道地產區介紹如下圖所示: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整頓中藥材市場
由于前幾年多數藥材價格瘋狂上漲,有的品種不但漲幅幅較大,而且在高價持續時間長,如:白胡椒,自2010年從28元價格起步上揚,到2011年漲至60元以上,2014年突破80元高價,2015年最高價漲至102元。雖然2016年價格回落,但是,依然堅挺在80元以上,而且高價持續到2017年初。在高收益的刺激下,產區藥農紛紛擴大種植,導致了2018年價格大幅回落至35元左右。同時,自2015年版“藥典”頒布實施后,國家對藥材質量監管更加趨緊。近兩年國家對原藥材或飲片進行”飛檢“已成常態化,重金屬、硫磺、農殘、滲出物、灰分超標,有效含量低、形狀不符等,使得更多的藥材過不了坎。因質量問題,近兩年上百家飲片廠被吊銷GMP證書,上千家藥企停業整頓,如此,使得多數藥材銷量大幅下降。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中藥材市場成交額跌至901.1億元,2020年成交額回漲至1653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3.中成藥產量持續下降
由于種種原因,近年來中醫藥在醫療醫藥衛生改革、在百姓看病就醫選擇等方面卻受到諸多不公平、不合理的待遇,整個產業鏈包括種植、加工、制造、準入、臨床使用等方面都呈現了不同程度的危機。具體而言,一方面受藥品價格水平整體下滑而導致中成藥用藥市場規模減少,另一方面是因為中成藥機械化程度較低、產業鏈環節較長、原料成本不斷推高,導致中成藥產量持續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中成藥產量達231.8萬噸。隨著國家醫改政策的推行,中成藥消費需求趨于合理,藥材產量將會逐漸恢復至較高水平。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新冠疫情推動行業發展
新冠疫情期間,中醫藥全程參與疫情防控與患者救治,發揮了重大作用。中藥材作為前端的農副產品,處于產業鏈的上游,而隨著中藥材產業鏈的上、中、下游不斷完善,中藥材產業鏈的下游,如中成藥、飲片、中藥保健品、藥妝,尤其是保健品等大健康產品的市場需求會拉動上游產業的發展,從而全面推動中藥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2021年7月,《“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發布,建設30個左右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重點提升中醫藥基礎研究、優勢病種診療、高層次人才培養、中醫藥裝備和中藥新藥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能力,打造“醫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中醫藥傳承創新高地;建設35個左右、覆蓋所有省份的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提高中醫藥在新發突發傳染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的第一時間快速反應參與救治能力和危急重癥患者集中收治能力,帶動提升區域內中醫疫病防治能力。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數據顯示,在中醫藥人員構成中,中醫類別執業醫師579847人、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104679人、中藥師131163人、見習中醫師14938人,與2019年相比,中醫類別執業醫師、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和中藥師分別增加了46227人、13516人、4009人,增幅分別為8.7%、14.8%、3.2%;見習中醫師減少了364人,降幅為2.4%。
數據來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中醫藥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十四五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