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市篇
近6成城市成交同比下滑
二季度继续底部徘徊
经历了2016年成交火热之后,在政策普遍收紧、供应不济以及价格涨幅过快之下,多数城市进入调整期,成交量同、环比均有不同程度下滑,部分城市月度成交量甚至低至近2年新低。基于政策环境和供应不足,我们认为二季度整体成交量继续走低为大概率事件。
1、50城成交同比回落20%,一线锐减近4成而三四线表现最好
CRIC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5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合计成交5865万平方米,环比锐减36%,而同比降幅也达20%。其中一线降幅最高,而三、四线城市表现亮眼。
一季度成交回落符合预期,主要由两方面因素所致:第一,限价导致热点城市供应量偏紧,更造成个别城市成交下滑与部分项目热销的“奇景”。第二,政策加码、效力叠加,抑制需求同时提升市场观望情绪。
另外,考虑到年末、年初行情差别较大,因此环比下滑在情理之中,但仍有4成城市成交好于去年同期,且主要集中三、四线城市,一方面是返乡置业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调控压力与房价趋高之下,更多三、四线城市市场受到青睐。总体而言,政策面去库存与调控并存,进一步加剧的各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分化,从各线城市来看:
1)一线城市下滑尤为显著,仅广州市场保持一定热度。一季度北京、上海、深圳成交量同环比均下跌,其中政策更为严厉的沪、深两城跌幅较大,同比跌幅均在70%左右。广州由于此前政策宽松、房价相对较低,因此市场仍保持一定热度,成交量同比仍上涨9%。
2)二线城市调控政策对市场影响程度不同。第一,去年四季度以来出台政策的调控城市跌幅较大,典型的有武汉、南京、济南、苏州等,其中武汉同、环比跌幅均在4成左右,苏州成交量同比下滑达70%,为二线城市跌幅最大;第二,调控力度不大或调控时间较晚的城市市场热度并未衰退,如青岛、重庆、南昌等。青岛成交量同比上涨39%,创下近5年一季度同期最高。第三,高库存城市沈阳、长春在去库存的刺激下,表现中规中矩。其中沈阳较为亮眼,一季度成交同比上涨12%,库存风险也在逐步下降。
3)三、四线城市受益于需求外溢与返乡置业,部分城市量价齐升。数据显示,一季度24个三四线城市成交量共计1341万平方米,同比下滑10%,其中过半数城市一季度成交量同比上涨,返乡置业的热点城市如南平、宜昌、湘潭等涨幅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常德一季度成交量超过100万平方米,同、环比分别上涨55%和62%。
2、一、二线城市成交将持续低位,部分三四线城市或迎来政策利好
当前,调控政策仍在加码,一、二线城市频频升级,部分三、四线城市也加入调控,二季度出现“小阳春”行情概率不大。
一线城市调控最严,尤其是供应端限制,制约成交量上升,继续保持量跌价稳的格局。其中,广州之前政策相对最温和、市场持续火热,随着一季度调控力度加大,成交量下跌将会比其他三个城市更明显。北京在二套房认定和首付比例方面的调整也将极大抑制成交回升。
二线城市整体成交量仍将底部徘徊,各城市间分化仍会加剧。首先,是多次调控升级的城市,如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政策调整已达5次之上,政策愈发偏紧导致市场观望情绪浓郁,成交继续萎缩概率较大;其次,今年首次出台政策的青岛、长沙等此前市场较为火热城市,交易量继续下滑;最后,高库存城市如沈阳、长春、大连等城市在去库存政策刺激下,成交量或将率先回暖。另外,例如重庆、武汉、济南等城市,未来政策仍有加码可能,二季度成交量仍以稳为主。
三、四线城市迎来政策性行情,尤其是环核心城市圈以及自身人口多、经济较强的城市。第一,多数三四线城市仍处刺激政策利好期以及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加快,返乡置业动力十足;第二,由于当前环一线城市周边的三四线调控力度相对温和,热点一、二线城市部分需求溢出,对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带来实质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