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突出预防,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服务人口数、工作量、服务范围和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确定公共卫生人员配备。根据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合理确定各类公共卫生机构的经费标准,提高人员薪资水平和待遇。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定期对疾病预防控制、出生缺陷防控、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卫生应急、采供血等在岗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能力。探索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提高实验室检验检测和现场处置能力。贯彻落实《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的指导意见》,加强疾病防控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配备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
(五)创新驱动,加强高层次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以提升创新能力和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为核心,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设创新团队,大力培育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充分发挥高水平临床医疗机构作用,建立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及协同研究网络。注重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融合,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完善医、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模式,加强研究成果转化应用。落实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搭建“送出去”和“引进来”的国际人才服务平台,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家、学科带头人及创新团队。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建设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加大对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的支持力度。做好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工作,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加强新型医学智库建设,注重综合性医学智库和专业化医学智库的结合,充分发挥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医学智库的作用,鼓励支持医药卫生行业民间智库的发展。
加强卫生计生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建立卫生计生管理人员培训制度,推动和规范管理岗位培训。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加大卫生计生监督执法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监督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妇幼健康管理水平。规范卫生计生财务、审计队伍的职责任务,加强内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培育一支职业化的卫生计生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加强卫生计生宣传队伍建设,强化行业宣传队伍的配备和管理。加强卫生计生外事队伍和国际职员后备队伍建设,推动中国全球卫生外交工作。
加强医院领导人员职业化建设,明确公立医院院长的任职资格和条件,制定完善公立医院院长任用、考核、激励、流动、退出等制度,建设一支岗位职责明晰、考核规范、责权一致的职业化、专业化医院院长队伍。对医院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考核,应当以任期目标为依据,注重业绩导向和社会效益,突出党建工作实效。实行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制度,定期参加任职培训、岗位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提升职业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