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肉類產量生產結構
我國是世界豬肉消費第一大國,2010年-2018年,每年消費豬肉均超過5000萬噸,豬肉是我國居民肉食的主要來源,在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014年-2018年,國內肉類產品的生產結構中,豬肉產量占比均超過60%,超過牛肉、羊肉和其他肉類的總和,反映豬肉在我國食品消費中的重要地位,國內市場對豬肉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2019年,受環保政策、規模化養殖趨勢、“非洲豬瘟”等因素疊加影響,生豬出欄量下降,進而導致豬肉產量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2019年全年豬肉產量4,255萬噸,同比下降21.26%,豬肉產量占肉類總產量的比例下降至55.63%。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政策支持生豬養殖產業發展
受“非洲豬瘟”疫情發生的影響,我國生豬及能繁母豬存欄量大幅下降,為生豬養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國務院及下屬部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穩定生豬生產供給、促進生豬產業發展的政策性文件,從土地、環保、融資、補貼等多個方面系統支持生豬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發展,將生豬產業發展提升到更高的戰略性地位。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根據我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17年-2019年,我國豬肉進口量分別為121.68萬噸、119.28萬噸和199.42萬噸,占全國豬肉產量的比例分別為2.28%、2.21%和4.69%,占比較小。2019年國內豬肉供給不足,進口量有所增加。